新闻中心
我们将会把火狐直播的产品和经验直接服务于更多的客户
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SMA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正式对外发布!听共识编写专家第一时间解读要点
发布日期:2023-10-02 作者: 新闻中心

  作为退行性神经肌肉疾病之一,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致死致残率高,近年来受到医疗领域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SMA新生儿出现非常明显临床症状前即确定诊断,并使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获益将优于出现症状后再治疗,因此我国也亟需广泛开展SMA的新生儿筛查工作,并尽快制定指南或共识指导临床实践。

  2023年7月,由中国研究型医学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神经与肌肉疾病防控专项基金,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编写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正式对外发布,有望规范和指导SMA新生儿筛查流程、确诊流程和疾病管理等相关工作。

  “医学界”特邀参与编写《共识》的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神经与肌肉疾病防控专项基金主任委员吴士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毛姗姗教授,结合我国SMA诊治现状和领域内最新进展,介绍本次《共识》的编写特色和关键要点,供临床工作者学习与参考。

  SMA近年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另一大原因是诺西那生等创新DMT药物成功获批并纳入医保,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造福患儿及其家庭,目前药物可及性已大幅度的提升。如在患儿尚未出现症状前用药,更有望使患儿获得接近正常儿童的运动发育里程碑,这也是推动SMA新生儿筛查的关键原因。

  吴士文教授介绍,近年来各国都在快速推进SMA新生儿筛查工作,如美国截至2023年2月份的新生儿SMA筛查率已达99%,欧洲也已成立SMA新生儿筛查联盟,目标是在2025年前使所有欧洲国家普及SMA筛查,我国台湾省则早在2006年就推广了SMA新生儿筛查,相比之下内地筛查起步则较晚,只有东部沿海省份的部分地区已开展筛查工作。

  但吴士文教授也指出,“我国当前的SMA新生儿筛查更多是研究性质或患者自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新生儿普筛,为此需要增强筛查意识,让患者和医护人员了解筛查获益,并努力推动SMA纳入国家级普筛”。毛姗姗教授则表示,“期待SMA筛查能在未来接近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水准,在所有医疗机构接生儿童出生的48小时内,通过基于DNA的基因检验测试手段完成,起初可以从小范围、单中心开始试点,逐步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

  本次SMA筛查《共识》的发布时间,也最重要。“大家都认为SMA新生儿筛查该做了,都在跃跃欲试,但准备开展的时候发现国内缺少统一规范、存在一定风险,迫切地需要全国专家共同讨论、拿出方案来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指导,为筛查、确诊和疾病管理提供可参考的标准,以此来实现SMA的早筛早治,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SMA疾病管理跨入了新的时代,也对健全我国的罕见病管理体系、提升全面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吴士文教授表示。

  本次SMA筛查《共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即:新生儿筛查流程与有关问题、筛查后确诊流程与有关问题、经筛查确诊SMA新生儿的疾病管理,即覆盖筛查确诊及治疗的全流程,毛姗姗教授对此进一步作出说明:“SMA新生儿筛查需在有筛查资质的单位开展,在获得家长知情同意后,采集新生儿足底血后将取样试纸送至实验室做SMN1基因检测,针对筛查阳性的患儿需告知家长并及时召回,进一步进行SMN1/SMN2基因检测。确诊实验结果需充分告知家长,并根据SMN2拷贝数提供不同长期管理策略的建议。”

  吴士文教授则表示,“本次《共识》很有鲜明的特色,编写专家组经讨论认为《共识》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就筛查手段等核心问题给出明确意见,例如《共识》直接写明筛查时仅需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可不定量检测SMN2基因拷贝数(确诊试验中仍需检测),并对特殊情况给出推荐意见,如拟行骨髓移植或干细胞移植新生儿,应在治疗前完成血样采集。”

  而由于我国各地医疗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共识》推荐的筛查手段也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可推广性,吴士文教授以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检测为例进行了说明,《共识》推荐了多种检测的新方法,如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等,只要上述检验测试手段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并合乎行业规范就可以使用,但在选用检验测试手段时需考虑实验室特点及经济层面因素。

  此外《共识》还广泛借鉴了国内外实践经验,如建议自出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再到确诊实验的完成,周期应为15-30天;对筛查确诊后SMA新生儿的随访管理,《共识》也推荐了尺神经或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等电生理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量表等手段,尽量实现与国际同步;考虑到我国真实的情况,《共识》也建议对筛查确诊的SMA的新生儿,根据SMN2拷贝数、临床症状及家长意愿,酌情或及时或立刻给予药物医治[1]。

  在新生儿阶段实现筛查,尽早确诊更多SMA患儿,并尽快使用诺西那生等创新DMT药物医治,将极大地改变当前SMA的诊治流程和治疗格局。以在我国获批并纳入医保的诺西那生为例,毛姗姗教授介绍道,“诺西那生治疗症状发生前(presymptomatic)SMA患儿的NURTURE研究已于近期公布5年随访结果,接受治疗的25例患儿有23例可独立行走,总百分比达到了92%,显著超过了发病后启动治疗患儿的相应比例[2]。”

  此外,接受治疗的25例患儿至今仍全部存活,且无需永久辅助通气,毛姗姗教授对此表示:“这一结果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因为NURTURE研究中纳入了15例SMN2基因拷贝数为2、临床分型最可能为1型的患儿,既往这些患儿大部分逃不过在2岁以内死亡的结局,即使没有病死也需要通气支持。目前我本人也在管理4例症状前治疗的SMA患儿,他们同样也能达到运动里程碑,可以说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这就是症状前治疗的意义。”

  创新DMT治疗药物的出色疗效,也是推进新生儿SMA筛查的关键助力,本次《共识》也精确指出,SMA 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症状前应用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而新生儿筛查则是发现症状前SMA患者的最佳途径。

  本次新生儿SMA筛查《共识》的发布,不仅将对新生儿SMA筛查工作起到规范和指导效果,也对SMA疾病管理的每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吴士文教授表示,《共识》首先面向的推广对象,就是与SMA疾病管理有关科室的专家,涉及神经科、遗传学、出生缺陷等领域,未来期待能够基于本次《共识》,建立SMA筛诊治一体化体系并推广,让新生儿及时获得医生治疗、随访和社会救助,同时也一定要通过媒体等渠道,大力向社会公众宣传SMA筛查相关知识,推动SMA防治体系的健全发展,为SMA患儿及家庭带来更多希望。

  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术交流或了解医学资讯目的使用,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和推广。本文章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