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C39)”
消费电子行业:消费电子是指供日常消费者使用的电子科技类产品,通常用于娱乐、通信、办公、家居等领域。这一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耳机、音箱、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特点是体积小、便于携带、易于使用,并且通常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时尚感。它们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和技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消费电子行业紧跟科技发展趋势,更新换代速度快,具备高度创新性和竞争激烈的特点。随着5G、AI、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智能语音助手等领域对电声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同时,新兴市场的崛起和消费升级也带来新的增长点。行业的周期性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发布周期、节假日促销季节性销售高峰等方面。
消费电子涵盖了一系列设计精良、功能各异的电子产品,专为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打造,涉及范围广泛,从个人娱乐、移动通信、办公自动化到全屋智能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的产品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无线耳机、蓝牙音箱、虚拟现实头盔、智能手表及各种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安防系统等。
这些产品的一个共同特征在于小型化、便携性和易用性,它们往往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材料制造,外观设计追求时尚美观,内部则搭载了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高速无线网络连接、生物识别技术等。消费电子产品紧跟科技潮流,快速迭代升级,比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使得娱乐体验更加沉浸;物联网(IoT)技术则让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出无缝对接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消费电子行业也在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方向上做出积极努力。制造商们纷纷投入研发资源,致力于提高产品的能效比,减少资源消耗,并采用可回收材料来设计和制造产品,以响应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诉求。
此外,消费电子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凭借其制造业的优势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在全球范围内,品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除了技术创新外,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企业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为了赢得市场份额,企业不仅需要定期更新产品线,增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功能,还要关注用户体验,通过软件和服务生态的建设,强化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
总之,消费电子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且瞬息万变的领域,它既是科技进步的生动展现,也是推动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的核心动力之一,不断拓宽着人类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边界。
耳机产品类型从有线耳机转向无线耳机,从无线耳机转向TWS线月,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Air Pods,成为TWS智能耳机技术的引领者,随后TWS耳机开始风靡。2019年,苹果公司推出新一代Air Pods Pro,该款产品的特色不仅在于其充电盒支持无线充电,而且支持主动降噪功能。苹果公司的这款产品成功地引起了消费者及主流厂商的关注并引领 TWS耳机行业快速增长。未来 TWS会在 BLE audio、自适应主动降噪、骨气融合通话消噪、健康监测、辅听助听等先进功能上进一步发展。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全球耳机和头戴式耳机市场预计 2027年将超过1,267亿美元,与2020年市场规模相比,年复合增产率约20.30%。
骨传导耳机是声波通过头骨振动直接传至内耳进行发声,相较于传统的声波经过空气传导的入耳式耳机,能够有效解决入耳式耳机长时佩戴耳朵胀痛、气导开放耳道耳机漏音严重等问题,适用于运动、办公、辅听等长时佩戴的多场景,是智能耳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未来伴随健康消费领域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持续扩大,以及骨传导技术的成熟,骨传导耳机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QY Research预测,2022年至2028年全球骨传导耳机市场规模有望以23.5%的速度增长,至 2028年全球骨传导耳机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
在家庭等固定端场景中,音箱类产品在具有传统音频播放功能的同时,还可通过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家居控制、互联网服务等智能化功能,在近五年已成为固定场景下需求增长最快的智能音频载体,是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巨头必争之地。亚马逊在 2015年推出首款搭载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后,已迭代多款产品。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上升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家庭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现阶段的家居产品逐渐从被动静止型的传统家居产品向着能通过数据交互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形态的主动智能型家居产品趋势发展。音箱能够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是智能家居生态链的重要入口硬件。随着智能家居设备使用的不断增加,智能音箱行业的市场规模想象空间巨大。根据调研机构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的预测,全球智能音箱市场规模预计将以19.4%以上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2028年能达到约290.21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智能手表按照消费年龄层次需求不同主要可分为儿童智能手表、成人智能手表和老人智能手表,其中儿童定位智能手表功能主要由多重定位,双向通话,历史轨迹,电子围栏,计步器等多功能,保障孩子安全,给孩子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成人智能手表主要功能有个人助理(监测睡眠、监测心率、久坐提醒等)、智能家居、支付等功能,专为年轻潮流人士设计,老人智能手表功能多为人身安全(超精准GPS定位、亲情通话、紧急呼救等)、健康(心率监测、久坐提醒、吃药提醒)等多项专为老年人定制的功能。
《2023年全球可穿戴腕戴设备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可穿戴腕带设备即将迈入更加持续的增长阶段,Canalys预测:2024年可穿戴腕带设备的增长率将达到10%。全球对智能手表的兴趣回升推动这一积极趋势,预计其出货量将增长 17%。全智能手表行业有望在2024年实现反弹,预计出货量将达到8270万部。基础智能手表预计将有22%的年增长率,预计出货量将达到8850万部。而在基础智能手环上,2024年预计出货量将达到3300万部。
智能眼镜中率先得到推广的是智能音频眼镜。随身音频是智能眼镜中最基础和高频使用的功能。智能音频眼镜主要是把智能音频与眼镜的形态相结合,使其同时拥有两者的功能,既能用于时尚装饰,又具备了开放式的音频使用体验。然而智能音频眼镜仅仅是智能眼镜领域发展的开端,随着 5G技术和光波导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眼镜会逐渐与视觉进行联动,真正实现AR/VR增强或者虚拟现实的作用。
能与视觉联动的AR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主要分为工业级AR和消费级AR。2015年以来,微软推出HoloLens系列AR产品,主要针对工业、军事、培训等企业级场景。目前,远程协作、仓库分拣、产品质检、作业辅助等是工业级 AR的主要应用,未来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消费级 AR将实时信息显示、智能指引与游戏、旅游、运动、影视等功能结合开发出一系列AR端特色应用,预计给消费者不一样的功能体验。苹果公司非常重视AR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已收购多家AR领域公司,未来有望推出消费级AR产品引领市场热潮。
根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测,2020-2027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17.2%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智能眼镜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7.88亿美元。根据IDC预测,2021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接近 146.7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8.5%,其中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能源转型逐渐深入,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占比不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高比例新能源、高电力电子化、配网有源化等特征,对其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灵活的调节资源配置需求逐渐增加。储能技术在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缓解调峰压力、平滑可再生能源输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 1000亿元,新型储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23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近3倍于2022年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需求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电子产品在设计、质量、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提升速度不断加快。
消费电子行业主要形成了品牌商、制造商两类竞争主体:品牌商主要采取品牌运营、品牌制造的经营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电声产品;制造商主要采取 OEM、ODM等经营模式,根据品牌商等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制造商的竞争集中在客户资源、研发能力、生产规模、产品品质、供货速度等方面,在中高端产品上这一竞争特征更为明显。我国大部分中小规模的制造企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凭借一定的生产、业务经验,能够灵活快速地满足客户的小规模需求,但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相比之下,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制造企业,如歌尔股份002241)、立讯精密002475)等,现已经进入到国内外知名客户的供应链当中。
公司属于中游制造商,主要以ODM模式为品牌商设计研发、制造智能硬件产品,制造商的竞争集中在客户资源、研发能力、生产规模、供货速度等方面上,在中高端产品上这一竞争特征更为明显。国内已形成为数众多的电声制造企业,部分企业凭借技术、规模、成本控制等优势已进入到国内外领先电声企业的供应链当中。
公司与全球顶尖的电声/智能穿戴品牌商、智能终端品牌商和互联网品牌商保持着紧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已为众多国际知名客户和国内知名客户提供开发和制造服务,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核心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已广受认可。
公司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产品,主要从事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全球顶尖的专业电声/智能穿戴品牌商、智能终端品牌商和互联网品牌商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向其提供高质量的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
公司在消费电子市场已建立了坚实的竞争壁垒,成功与全球众多顶级电声品牌、智能穿戴设备制造商以及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科技品牌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突显了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在声学技术、信号处理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为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和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公司在 2023年上半年启动储能业务板块的布局与发展。为此,公司对子公司业务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包括名称更改、经营范围扩展等,同时积极开展厂房设施的改造升级以及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业务已进行了打样、试产、量产工作。
公司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特别是音频产品领域的强大实力,以及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正在稳健推进多元化发展,力求在保持既有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抓住新兴市场机遇,实现公司的可持续成长和价值创造。
公司的主要产品有TWS耳机、骨传导耳机、无线音箱、智能手表、AR/VR等。
公司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建立了成熟、高效的研发模式;为了契合节奏较快的行业发展趋势,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公司将研发工作分为技术预研和产品研发,分别由预研部和产品研发部负责。技术预研为前瞻性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产品研发部为根据客户具体订单开展产品开发。经过大量的研发工作,公司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关键技术,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均源于自主研发,能够快速、高质量地完成对客户要求的实现,完成产品项目的研发工作。
公司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由于公司的产品形态多样,所需原材料型号繁多,因此公司需要根据具体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原材料需求情况进行供应商的开发、选择和后续采购;部分客户也会以邮件等形式对供应商的价格和采购量进行指定。此外,公司设立了专职采购部门进行采购统筹,并由研发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协调配合,保障了公司采购流程的高效开展。
公司在产能不足时或针对特定技术环节安排外协采购。一般而言,公司将外协加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发到外协单位,通过委托加工的模式获得外协服务,在验收后支付加工费。公司在选取外协生产商时,对资质、工艺、设备状况、检测能力、质控制度进行充分的调研,综合考虑外协厂商质保体系、生产能力、交期、价格及服务质量等因素后进行选择和评估,并将外协厂商纳入到供应商管理体系当中。具体安排外协生产时,公司根据自有生产能力的排产情况确定具体的外协需求,向合格外协生产商下达订单,同时根据外协服务的用途、配套关系、技术指标、环境条件、设计标准、可靠性要求等和外协厂商议定价格。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组织产品的生产。流程上,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生产计划,计算并安排物料需求,交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作业、原材料运输跟踪、检验入仓完成后,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领料生产;批量生产前生产线进行首件制作,确认工艺和产品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在生产中,公司制定并执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制程检验、制程巡检、成品检验,及时排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为了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公司会定期对生产计划进行改进和更新。
公司目前采用以ODM销售模式为主,OEM与自有品牌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管理层团队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公司在业务板块积极推进“大客户、大订单”战略,与优质客户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生产板块积极推动柔性化、智能化生产战略,实现降本增效;在研发板块实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新系统”的“五新”研发战略,引领行业发展前沿。通过积极落实上述各板块的相关战略,公司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战略优势,提升了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
为获得新产品核心技术和部件的支撑,进一步助力了公司产品开发和业务板块的拓展。公司前期通过投资方式参股了上游供应链,积极完善产业链的投资布局,聚合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促进公司主营业务长远发展。
公司拥有较强的预研开发能力,积极引领行业技术前沿。公司组建了一支从业经验丰富、创新意识突出的研发团队,并建设了由声学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光电处理实验室、算法仿真实验室、自动化测试实验室等构成的研发中心。强大的研发优势使得公司能够紧抓市场动态,预判和掌握上下游最新技术趋势和潮流风向,敏锐地洞察行业技术发展和市场机会。公司与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将客户提出的产品设想快速的落着,达到客户的设计要求。
公司始终聚焦行业领先技术与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拥有众多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相关专利,具备深厚的技术储备和生产工艺研发经验。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已拥有有效授权专利867个,其中中国发明专利94个,中国实用新型专利502个,中国外观专利227个,国际外观专利44个,软件著作权95项。截止目前,在审的中国发明专利79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35项,专利数量递增。形成了平面振膜Hifi电声技术、主动降噪、生理参数监测技术、3D声场技术、骨传导减震降漏等多项核心技术。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实行信息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生产管理体系,拥有从设计、开模、试制、试产到量产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制作能力,生产线自动化和精密化程度高。
多年来,公司凭借着切实且具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强大的研发技术,成熟的规模制造技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等优势,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现已进入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名册中。公司坚持大客户大订单战略,已与全球最顶尖的电声/智能穿戴品牌商、智能终端商和互联网巨头保持着紧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客户群体包括国际知名品牌及国内知名厂商。公司在进一步深化与现有客户业务合作的同时,持续加大新客户和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公司既有的核心客户及新导入的客户均为行业知名品牌商,自身具备良好的业务规模、稳定的经营模式、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持续带动公司的收入增长,推动公司的生产创新,使公司保持领先的行业地位。多年来,公司前几大客户一直较稳定,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了公司稳定健康的运营。
公司坐拥强大的制造底蕴,在 2023年的上半年里,成功完成了位于东莞松山湖的研发中心总部迁移以及江西上栗佳禾产业园区的整合搬迁工作,标志着“东莞-越南-江西”三位一体的产业基地战略布局业已全面建成。目前,公司在东莞坐拥约 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国内生产基地和4万多平方米的尖端研发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生产研发核心地位;在越南则设立了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海外生产基地,有效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在江西,公司建成了规模达20万平方米的柔性智能制造基地,展现了极高的产能弹性。
公司已构建起一套集科学管理、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规模化、柔性的生产运营体系,能够按照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科学管理模式,高效应对大批量、多元化的客户订单需求,确保产品能够快速投放市场。凭借这种多基地布局,公司能够因地制宜,依据客户订单的具体需求、各地生产成本差异等因素,灵活调度各个生产基地的生产任务,既能充分利用国内外三地的成本比较优势,削减运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又能同步提升大规模定制生产能力,深化柔性智造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公司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生产效能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公司已全面导入并持续优化升级ERP、MES、WMS以及PLM等信息化工具,此举显著增强了公司智能制造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彰显了公司在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与管理升级,公司成功打造出一套高效敏捷、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公司始终秉持严谨的质量管控理念,现已构建起一套完整而高效的品质管理体系,贯穿于整个运营流程之中。这套体系囊括了严格的管理控制过程,设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质量监督团队,确保在产品性能检测阶段就严格执行国际标准,通过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实施精益管理,达到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的目的。从宏观层面的管理职责划分,到微观层面的资源调配优化,再到产品开发设计的精细化流程管理、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作业、出厂前的全面产品检测以及问题追溯与改进机制的建立,公司实现了对市场开发、设计创新、供应链协同、智能制造、物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多维度的质量监控与管理,为产品的卓越品质构筑了坚固的后盾。
目前公司及子公司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2018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IEC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0:2017IECQ符合性认证、FSC认证、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基于良好
的质量、品质控制能力,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一致性高、性能优良的各类消费电子产品,满足客户对产品的严格质量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为全球顶尖的专业电声/智能穿戴品牌商、智能终端品牌商和互联网品牌商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向其提供高质量的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耳机、音箱和智能穿戴类等产品。公司作为电声行业头部企业,耳机产品出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耳机产品收入占比78.41%,同比2022年增加了19,065.35万元;音箱产品收入占比17.54%;公司积极布局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产品,拓宽自身产品矩阵,智能穿戴系列产品收入占比3.43%。随着公司在新领域布局的深入,智能穿戴系列产品占收入的比例有所上升。
从内外销占比来看,内销比例由上期29.05%提升至本期34.23%;外销占比为65.77%,境外销售区域主要集中于北美洲、欧洲、日本等地。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主要以ODM模式销售。公司按照成本加成法与客户协商定价,针对以外币结算的产品,公司通常以人民币核算成本,按照一定的汇率转换成美元,再与客户协商定价。因此,公司的净利润率及毛利率主要受客户结构、汇率变动、产品型号、生产基地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通常情况下,国际专业电声品牌的客户主营业务、产品定位、市场竞争环境等均与境内客户存在一定的差异,境外客户的毛利率相对较高,通常高于境内客户。境内客户拥有成熟的产品生态链系统,对成本管控较为严格,整体毛利率相对较低。
公司外销产品以美元定价,在成本加成的定价大原则下,计算出产品的人民币价格,然后以即期汇率、历史汇率、未来趋势预测为参考,与客户商定产品定价汇率。产品定价汇率的确定是在新机型研发开始前即已确定,研发周期一般在4-6个月左右,因此公司实现量产出货确认收入一般会滞后产品定价日6-8个月。2023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外销收入占比65.77%,美元升值提升公司毛利率。
2023年度,终端客户消费水平发生结构性调整,公司和部分内销客户合作的几款耳机机型毛利率较低,销量较高,对内销毛利率水平有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耳机和音箱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其毛利率变动趋势决定了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趋势。
2023年度,公司耳机产品毛利率为19.76%,较2022年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受客户机型迭代、汇率等影响,公司加强与境外高毛利率产品客户的合作;随着江西生产基地逐步投入使用,公司综合成本显著降低,毛利率水平有所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东莞-越南-江西”三位一体的生产布局优势,音箱产品主要在越南和江西生产,其综合成本较低,音箱产品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
(1)松山湖运营中心、江西产业园陆续投入使用,使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加。
2023年,松山湖运营中心大楼及江西新的生产基地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折旧摊销增加;其中本期管理费用-折旧摊销增加2,466.49万元;保安保洁费、绿化费、水电费、办公费、招待费用等开支增加903.88万元。
薪酬费用增加:受员工人数及平均工资增加影响,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工资增加,其中销售部门人员薪酬支出增加273.60万元,职能部门人员管理薪酬支出增加952.85万元。
(2)2023年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保持高位稳定,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相较上一年度对利润贡献减少。
2022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增长,2023年汇率变动放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高位,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较上期减少,从而财务费用较上期增加4,294.39万元;同时导致期末未交割的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减少432.43万元。
(3)资产减值损失增加1,352.81万元主要系下游大客户产品机型迭代,原材料定制化程度较高,库龄增长,从而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4)信用减值损失增加主要系内销客户应收账款预计无法收回,法院已判决,但此客户目前无可执行资产,公司单项计提1,161.26万元坏账。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7,732.78万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9.44%,但受松山湖运营中心、江西产业园投入使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去年未发生较动,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及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增加等影响,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264.63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23.58%。同时由于江西产业园投入使用产生的折旧及摊销费用主要发生在2023年第四季度,年底时部分原材料库龄超过一年,公司根据规则对超过一年以上库龄的存货全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以上费用的增加及减值损失增加导致2023年第四季度亏损。
公司立足于消费电子行业的深厚基础,将持续专注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加大对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高端科研人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探索AI、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深度应用。同时,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线,围绕用户体验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智能硬件产品系列。此外,我们将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客户服务品质,巩固并拓展国内外市场份额,力争在消费电子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在维持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公司审时度势,进军储能业务领域,以实现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公司将结合现有的研发和制造优势,积极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储能产品,如家用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等,以满足日渐增长的清洁能源存储需求。此外,公司将积极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完整的储能生态系统。展望未来,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与消费电子业务相互促进,共同驱动公司的长远发展。
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电子市场,公司持续关注市场前沿动态,深入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业走向,准确把握新一代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及储能技术的发展脉络。通过提前布局新技术、新应用,以及适时调整产品策略,确保公司产品和服务始终处于行业前列,引领市场潮流。
基于对新能源领域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公司全力推进储能业务的实质性进展。通过前期的资源整合与厂房改造,公司将逐步落实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瞄准家庭、商业及工业应用场景,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储能解决方案,以期在新兴的储能市场上抢占先机,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充分利用“东莞-江西-越南”全球战略布局所带来的地域优势,整合三个基地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实现资源互补与协同创新。东莞总部作为技术研发和管理中心,将着重于高端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江西智能制造基地将承担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任务,并配合储能业务的落地实施;越南生产基地则发挥劳动力和成本优势,负责部分产品的组装与海外市场的供货,以此提升全球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新的一年里,佳禾智能将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链上游关键原材料和技术供应商的整合,通过投资或战略合作的方式,确保关键部件和技术来源的安全稳定。同时,也会对下游销售渠道进行优化升级,构建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最终提升公司在消费电子与储能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公司将继续强化人力资源战略,重点加大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与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招募业界精英,提升研发团队的整体实力与创新活力。同时,公司也将优化业务团队架构,吸纳更多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客户服务经验的专业人才,以增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响应速度。
公司产品主要为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下业受全球及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者消费偏好、国际大厂商新产品推出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消费电子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若因国内外宏观经济恶化或消费偏好变化等原因致使下业需求出现大幅下滑,亦或是公司不能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市场开拓速度、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大。公司外销区域集中于北美洲、欧洲、日本等,客户主要以美元结算货款。近年来,美元汇率波动较为频繁。如果人民币未来升值,将可能对公司的利润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集中度较高。公司目前与主要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客户结构较为稳定。若未来主要客户因产品结构调整、供应链结构调整等情况减少向公司下达的订单或大幅降低采购价格,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和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宏观环境变化、市场竞争态势、产品更新迭代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出现效益无法达到预期水平的风险。另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公司现有产品的产能将会有较大提高。若未来公司市场开拓不足或产品市场容量增幅有限,则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增加的产能有可能不能完全被市场消化,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建设项目,已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公司固定资产规模有大幅度增加,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折旧额也将大幅提高。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导致公司新增产能不能获得预期的市场销售规模,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