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科创板亮点将市值、研发投入纳入指标。我们根据中信行业指数,列出2017年全A股行业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情况,通信行业位于前三,是研发费用占比第三的行业。我们大家都认为,通信行业作为研发投入力量的先锋,以技术立足,随着科创板发行,通信行业5G、专网、量子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细致划分领域或将存在潜在机遇。
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虽然中国的通信设备业整体相对国外起步晚,但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的行业机会,以华为、中兴、烽火为领头羊的中国通信产业持续进取,实现了弯道超车。5G时代,虽面临风雨仍有望逐步提升份额。光模块/器件,核心技术高壁垒,国产化重点突破领域,5G+云计算叠加国产份额提升驱动长期成长。基站天线及滤波器的末端制造环节较强,功放、数字中频、高频覆铜板等前端芯片级材料是下阶段重点突破方向。
专网: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的高科技产业,国产替代+份额提升面临广阔成长空间
专网通信是指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和工商业等领域的通信,全球专网市场在800亿-1000亿,受益经济发展和技术升级,专网市场年增速在5%-10%。行业具备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类似华为、中兴设备商),竞争格局上全球龙头摩托罗拉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剩下市场很分散,未来存在国产替代和全球份额提升逻辑,与科创板条件高度吻合。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时代国家信息安全核心保障,中国厂商商用进度领先,期待应用需求大规模落地
量子计算机发展迅速,传统加密方式在量子计算的超强算力下不再安全,但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引用一次一密算法,实现密钥传输安全、加密算法安全,在量子计算时代,将成为重要的加密手段。因此全球量子通信产业化快速推进,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在金融、政府等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空间。当前量子通信有多种技术路线,产业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
云计算作为新的技术生产力,龙头的马太效应很明显。IDC一方面作为IaaS的底层基础设施,受益于云计算的发展而发展。另外一方面,大数据带来流量爆炸时代对IDC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预计未来三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预计2019年接近1900亿元,复合增速达到35%以上。同时,CDN作为云计算中一个重要技术,起到网络流量分发底层支撑作用,随着5G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云计算/CDN向边缘计算进一步演进。5G时代的新需求将带来CDN业务的持续迭代,VR/AR、无人驾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众多5G时代新应用对边缘计算将带来非常大需求,CDN向边缘计算演进将打开更大下游空间。
中国M2M市场:全球最大市场仍就保持高增长,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年国内实现基于NB-IoT的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整体上,NB-IoT数量将迎来几十倍的增长空间。从国内物联网产业进展来看,网络建设日益完善、成本如期下降,应用拓展仍需时间和场景创新。
本次科创板的意义所在:根据天风证券报告《科创板的历史性意义在哪里》统计,目前中国沪深两市总市值45.6万亿元,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6%。而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3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0%。对比中美GDP体量和上市公司市值体量,中国的长期资金市场规模至少存在翻倍的空间。但长期以来,受股票供求结构、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和投资者结构、券商连带责任等问题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往往具有“牛短熊长”的特征。要彻底改变这一情况,决策层从“增量改革”思路出发,建立新的市场板块作为改革实验田,科创板由此而生。以科创板作为改革“实验田”,不仅是上市交易制度的变革,也有望打造一批长期的证券市场投资者,长期机构投资的人的壮大是长期资金市场发展的另一支柱。全力发展长期机构投资的人,既是壮大长期资金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体系优化结构的内在需要,更是长期资金市场改革稳定进行的有力支撑。
对于通信行业的意义:通信行业研发费用占比较高的行业,前期研发投入较大,科创板的设立有望为通信行业的相关公司可以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前期金钱上的压力;此外,中国的通信行业在经过过去30年的发展后,目前以华为、中兴为领头羊的中国通信产业有望在5G时期引领全球,占领全球制高点,助力中国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浪潮,因此科创板的设立也将为有作为的中国通信行业再注入动力,助力中国通信产业的全球引领。
1月末,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建议》,其他 主要和配套文件征求意见稿也相继出炉。3月1日晚间,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结合证监会最新文件及此前上交所颁布的配套文件,从 上市及交易规则来看,科创板同原来三板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根据《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建议》,在主营业务要求上,科创板侧重于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AI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2)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上,科创板发行条件中对于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要求未予以明文规定, 而是给出 5 套市值标准(满足其一即可);
3)更加重视长期投资者,以技术给资本定价。征求意见稿取消直接定价而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并且将咨询价格对象限制为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7类机构投资的人(排除个人投资商);此外在网上申购前还需披露公募基金、社保和养老金三类长期投资者的报价情况。能预见,新板将赋予长期投资的人对科创企业的更大的定价权。
4)审核流程上,科创板上市由上交所受理。收到注册申请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3个月内形成审核意见。证监会于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注册的决定,发行人在随后一年内发行股票。总的来看较原三板用时更短。
1.2. 通信板块研发占比位居前三,挖掘细致划分领域潜在机会,着重关注5G、量子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本次亮点为将市值、研发投入纳入指标。我们根据中信行业指数,列出2017年全A股行业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情况,通信行业位于前三,是研发费用占比第三的行业。
我们认为,通信行业作为研发投入力量的先锋,以技术立足,随着科创板发行,通信行业5G、专网、量子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细致划分领域或将存在潜在机遇。
2. 5G完整的产业链概况:集成能力强,末端制造强,前端芯片及材料成为突破的主战场
完整的通信网络建设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无线主设备(基站设备、基站天线及阵子、射频器件、光模块及光器件、PCB等);(2)传输设备(传输设备、PCB、光模块及光器件);(3)小基站;(4)光纤光缆;(5)站址/铁塔供应商;(6)网络规划设计服务商;(7)系统集成商(包括网络建设工程、网络优化工程、网络维护工程等);(8)计费系统等软件。
其中,作为产品生产的最末端,无线主设备及传输设备研发及集成占据通信网络产业链的大部分价值量,同时需要更高的研发投入占比,属于高技术门槛的产品分类,所以长久以来被誉为通信产业的桂冠细致划分领域,引领着整条通信产业链的发展。
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虽然中国的通信设备业整体相对国外起步晚,但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的行业机会,以华为、中兴、烽火为领头羊的中国通信产业持续进取,实现了弯道超车。技术升级换代是影响整个通信产业格局变动和产业链条上各企业业绩表现的核心因素。其中尤其以无线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为主要的核心因素。自从1986年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诞生后,短短30年间,全球通信技术已全方面进入4G后时代,即将进入第五代移动通信设施,即5G时代,基本上约10年为一个周期实现更新换代。每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升级换代,为设备商及其产业链提供了弯道超车机遇或者巩固份额提升盈利的可能,而其中通信标准的选型站队以及核心专利能力将是决定结果的关键因素。
经历过去的几次通信网络升级换代后,通信设施商格局从原来的十余家,随着2016年诺基亚以156亿欧元成功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变成目前的四家:华为、爱立信、新诺基亚和中兴通讯。设备商市场格局高度集中,其中两家为中国的厂商,中国的通信产业开始引领全球的通信业。
通过把握2G、3G、4G时代的弯道超车机会,华为和中兴的全球份额持续提升。根据IHS统计,华为与中兴的无线网络通信设施(RAN)市场占有率从2011年合计约20%上升到2018H1的42%。
5G时代,虽面临风雨仍有望逐步提升份额。随着2018年中兴被再次制裁,以及近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都以国家安全为幌子意图弃用中国厂商的通信设施,贸易保护主义在进一步泛滥,中国通信设施厂商在全球进一步扩张将面临更加大的挑战,然而,我们大家都认为5G时代中国的两大通信设施厂商仍有望进一步全球份额,理由如下:
(1)全球5G进展中,中国处于第一梯队。根据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于18年4月联合电信咨询公司AnalysysMason发布《全球5G竞争》报告,对世界各国的5G现在的状况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频谱可用性、牌照和部署计划等方面。该研究比较了美国与别的市场的5G进度情况,中国、韩国、美国、日本处于全球5G整体准备进度的第一梯队,而欧洲的主要国家德国、英国、法国则全被挤到了第二梯队。
从国家意志上来说,5G力争实现同步甚至引领发展。2G时代,我国通信标准基本空白,通信产业链尚未起步;3G时代,政策不遗余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成为国内三大标准之一,催生了产业链萌芽;4G时代,我国在标准制定、技术专利上话语权不断的提高,助力了产业链成长。5G时代,目标是力争实现第一梯队同步甚至引领发展。
(2)5G标准中,中国厂商参与度大幅度的提高。根据NARlabs统计,4G阶段,华为、中兴、大唐在4GLTE的专利数排名分别为第三、第七和第十位。相比过去的1G、2G、3G和4G,在马上就要来临的5G时代,以华为、中兴为首的中国企业通过不断投入研发,在专利标准的数量和占比上均获得了提升,扭转了过去落后的状态。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一个非营利性的电信标准化组织,目前有来自47个国家的457名成员,涉及电信行政管理机构、国家标准化组织、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专用网业务提供者、用户研究机构等,是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的成员之一)官方网站的近期检索根据结果得出,截止2018年6月14日,由华为、爱立信、三星、夏普、因特尔等10家企业声明5G标准专利达5401族。同时根据9月25日,中兴通讯在官网披露的信息,中兴通讯也在近期向ESTI披露首批3GPP5GSEP(标准必要专利)超过1000族。因此,截至最新统计,持有超过1000族5G新空口标准专利的专利权人包括:华为、爱立信、三星、中兴。
(3)5G时代是一个全产品线的比拼,中国厂商的ICT完整布局优势突出。IT(InformationTechnology)指的是信息技术,CT指的是通信技术,而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则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相结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技术领域。
ICT的发展的新趋势下,需要厂商具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终端+计算系统+存储系统等完整的端到端全产品线解决方案能力。中国的华为、中兴在4G器件鉴定地进行ICT的深化布局,有望助力提升5G时代的份额。
总的来说,我们大家都认为中国通信设施厂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将有望在5G产品的带领下全方面提升份额。
2.2. 光模块/器件:核心技术高壁垒,国产化重点突破领域,5G+云计算叠加国产份额提升驱动长期成长
光模块是光通信系统中必备的光电转换和控制器件,在电信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当前网络传输架构中,除手机等终端到基站天线段之外,信号传输全部依赖光传输网络,而构成光传输网络的核心环节就是光传输设备-光模块/光器件-光纤光缆。其中光模块/器件产业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国内产业链正处于研发持续投入、国产替代有望迎来突破的关键时点,未来国内厂商份额和产品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1)5G是未来5-10年运营商建设的重点领域,5G网络对光模块的需求将有众多变化,首先,5G部署频段较高,基站数量相比4G明显提升,对应的接入光模块需求量有望明显增长;第二,5G速率大幅度的提高,接入光模块引入25G速率,回传则使用100G/200G/400G等技术方案;第三,5G网络结构演进,波分技术进一步下沉,产生更多光模块/器件需求。
2)云计算持续迅速增加带动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对高速数通光模块的需求持续迅速增加。根据Gartner统计预测,全球云计算市场有望维持20%左右持续迅速增加,SaaS、PaaS及IaaS应用持续普及。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大数据等新应用的普及对数据中心处理速度和时延等性能提出慢慢的升高的要求,数据中心向大型化、扁平化、高速率化快速演进。数通光模块正处于100G向400G升级的时点,需求量和价值量持续提升,行业有望维持长期持续快速增长。
光模块/器件领域核心的光芯片、电芯片等上游器件技术壁垒较高,当前高端产品国产化率较低。根据工信部下属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25G及以上速率(当前主流的100G光模块所使用的芯片)国产化率仅3%,电芯片则完全依赖进口。光模块/器件居于光通信网络核心枢纽地位,解决芯片自供瓶颈是保证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工作。工信部制定了2020-2022年光模块/器件领域核心芯片器件国产化率的发展目标,同时成立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研发单位,未来国产芯片厂商有望在光芯片、电芯片等领域实现技术和产业链突破,着重关注高端器件、芯片领域研发积累深厚、技术有望突破的龙头厂商。
2.3. 基站天线及滤波器的末端制造环节较强,功放、数字中频、高频覆铜板等前端芯片级材料是下阶段重点突破方向
相较4G,5G的无线网络架构将发生较大变化。4G无线通信系统可大致上可以分为天线、射频单元RRU、基带处理单元BBU和核心网EPC三大部分,5G网络架构将演变为“AAU+DU+CU”的全新无线接入网构架,并采用全新的核心网CN。
从功能上看,5G的AAU将大致分为天线单元、滤波器、功放、数字中频+射频收发模块共四大单元。数字中频模块用于光传输的调制解调、数字上下变频、A/D转换等;收发信机模块完成中频信号到射频信号的变换;再经过功放和滤波模块,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口发射出去,天线单元是无线电磁波信号收发的最终载体。
天线单元大多数都用在无线电磁信号的对外辐射和接收,最重要的包含天线罩、辐射单元和馈电网络三个部分:天线罩是天线的最外部部件,可以对天线起到防护作用,目前主要是采用PVC材料;辐射单元,包含阵子和反射板,是天线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辐射单元能够得到有效的天线赋形;馈电网络大多数都用在实现各个射频通道的校准耦合功能,包含多个通道的耦合、切换、校准等。
目前,中国的基站天线企业在全球市场已占了重要份额。据EJLWirelessResearch发布的全球基站天线年中国前四大基站天线厂商(华为、京信、摩比、通宇)出货量在全球基站天线%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华为1.2%、京信11.2%,摩比4.9%,通宇3.2%。到2017年,中国前四大基站天线厂商出货量在全球基站天线%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华为32%、京信13%,摩比8%,通宇7%。华为天线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第一,除了华为天线G时期还陆续培育了诸如京信通信、通宇通讯、摩比发展、国人通信等若干个优秀的天线企业,国产天线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对海外公司的超越,全面完成了国产替代。未来,随着5G时代到来,我国通信天线行业既将迎来将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机会和行业整合机遇,在天馈一体化、有源化的趋势下,那些与系统主设备商共同研发5G天线G天线核心部件或整机设计和调试能力的供应商将有望脱颖而出,分享5G网络建设大市场的盛宴。
射频器件是无线通信设施的基础性零部件,在无线通信中扮演着两个重要的角色,即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扮演着将二进制信号转换成高频率的无线电磁波信号;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将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
射频器件最重要的包含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低噪放大器、双工器、合路器和分路器等。而其中滤波器是最重要的部件,可以使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中选定的频率成分通过,而极大地衰减其他频率成分。利用滤波器的这种选频作用,可以滤除干扰噪声或进行频谱分析。它的性能指标必然的联系到通信系统的优劣。
介质滤波器有望逐步替代腔体滤波器成为主流。照着结构属性分类,基站滤波器最重要的包含腔体滤波器和介质滤波器两大类。目前,我国在3/4G时期腔体滤波器厂家众多,产业相对成熟。
2.3.3. PA:薄弱环节,重视国产替代进展;GaN成为首选的PA材料
功率放大器(PA,PowerAmplifier)位于发射通道的末级,通过将已调制的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从而得到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例如:100W),然后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功放关键技术主要包含高效率、大带宽、频段拓展几大方向。
高效率。功放热耗占RRU总热耗的60%~70%,因此高效率是功放设计的最重要目标。功放效率的提升依托于功放器件效率提升、高效率电路架构设计2个方面。在功放器件方面,从2010-2017年末,主流功放厂家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LDMOS)功放器件经过了3-4代的升级,其中高频段(1.8GHz以上)上GaN已逐步取代LDMOS成为高效器件的首选。在高效率电路架构方面,目前主流商用的高效率电路架构为Doherty路线,在研发的为包络跟踪(ET)路线、Outphasing路线。
大带宽。随着运营商带宽的提升、高频段大带宽的主力商用,以及天面单元数的降低,功放的带宽已从单频30~75MHz到多频,再到5G单频的200~400MHz并持续增加。
功放对应采用宽带电路方案、超宽带射频(UBR)电路方案来解决,同时GaN功放管的大宽带特性也很好地支持了功放带宽的持续增加。
高频段。为获取更多的可用频谱资源,运营商频谱逐步向高频拓展,对应功放要支持的频段也逐步拓展。主力商用的频段,也已从早期的900/1800/2100MHz,发展到2.6GHz,及5G低频的3.5/4.5GHz,再发展到5G高频的28/39GHz。在器件方向GaN功放管的高频特性很好地支持了功放频段向高频的拓展。
综上,为满足5G网络对功放的高效率、大带宽、高频段的性能需求,GaN凭借能够达到LDMOS原始功率密度的4倍,即每单位面积可将功率提高4到6倍的性能优势,有望成为5G网络功放的主要器件材料。
目前,国内功率放大器领域依然薄弱,最好的公司为由北京建广资本收购的恩智浦RF Power部门(2017年2月,正式完成交割,交易金额为27.5亿美元),即现今的安谱隆(Ampleon)半导体公司。根据ABI Research射频功率半导体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Ampleon集团射频功率半导体市场市场占有率为19.6%,全球排名第二。
另一家值得着重关注的公司为上游GaN晶圆生产商三安光电。此外,还可着重关注中兴通讯。
预计下阶段该领域会成为创新及国产替代的主要领域,科创板的相关资源科重点关注。
基站的收发模块(TRX)大致上可以分为数字中频、射频收发两部分,主要用来完成数字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换。收发模块的关键技术集中体现在链路方案及关键元器件的演进上。以小型化、大带宽、低功耗、低成本为驱动力,TRX数字中频部分形成了FPGA和ASIC等2种方案及对应的关键元器件演进路线;TRX射频部分形成了AD/DA+MCM、TRXSOC、RFS等3种链路方案及对应的关键元器件演进路线。
对于无线基站的数字中频部分,目前涉及到的处理芯片,包括FPGA、CPU和DSP等主要靠进口。对于FPGA来说,最大的优势是灵活可编程,可快速响应RRU产品所需的新特性,而专用集成电路(ASIC)相比FPGA,成本、功耗均降低约50%,对产品竞争力贡献突出。因此在初期需要借助FPGA通过编程优化网络设备,但当功能稳定后能够最终靠ASIC进行替代。
对于射频收发部分,在基带芯片方面,中兴、华为已实现2G和3G基带芯片和数字中频芯片的自主配套,但4G及以上基带主要基于Xilinx或者Intel/Altera的高速FPGA芯片;在射频芯片方面,大多数来源于Skyworks和Qorvo等公司;在模拟芯片方面,包括PLL芯片、高速ADC/DA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大多数来源于TI等公司。未来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我们预计将有逐步替代的机会。同样建议着重关注该领域。
PCB,电子系统之母。PCB即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是指在基材上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形成点之间连接和印刷元件的基板。
产能转到国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CB产地。PCB产业出现后,最早由欧美国家主导,日本在二十世纪末加入了主导国行列,随后产能依次向韩国、中国台湾及中国大陆转移,进入了“亚洲主导”的时代。随着欧、美、日地区的环保要求越来越苛刻,劳动力成本也慢慢变得高,目前发达国家本土已经基本退出中低端产品生产。中国2000年后逐步承接全球PCB产业转移,并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CB产地,根据Prismask统计,2006年后,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PCB行业最大的生产基地。2016年,中国PCB总产值达到271亿美元,中国大陆PCB产值占全球的50%。
5G基站新架构,射频前端的高频PCB用量大幅度的提高。一般将工作频率在1GHz以上的射频电路称为高频电路。在2000年之前,仅有军工航天及卫星通信等少数领域需要1GHz以上的信号,大部分无线MHz左右,高频材料需求有限。随着2G~4G网络的推进、LAN及汽车电子系统等应用的出现,高频段的应用场景大幅度的增加。如上文所述,5G的天线有源化使得基站侧从原来的“天线+RRU+BBU”变成了“AAU+BBU(CU/DU)”,由于整体AAU的面积变大了,最终大幅度的提高了高频PCB需求。
深南电路、沪电股份为首,开始突破5G高频PCB工艺。全球通信PCB参与者最重要的包含本土内资厂商深南电路和沪电股份、美资厂商TTM(迅达科技)和台资厂商先丰通讯。深南电路2016年通信PCB收入占营业总收入为64.26%,是华为2015年度优秀质量供应商(每年仅评选一家PCB供应商)、中兴2015年度全球最佳合作伙伴(每年仅评选一家PCB供应商),同时获得诺基亚2016年度最佳质量表现奖(每年从全球三千家供应商中挑选一家)。沪电股份主流产品是14~28层的通信板和汽车板,2016年通信板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64.71%。预计5G时代,两大厂商仍将受益于本土设备商的带动,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扩大。
高频覆铜板取得突破,正在实现国产化替代。PCB的原材料最重要的包含覆铜板(CCL)、半固化片(PP)和铜箔等。其中CCL专门用于生产PCB,在PCB原材料成本中占比40%~70%。过去,上游覆铜板主要进口自美日两国,尤其是对于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电路板来说,由于移动通信工作的频段较高,发射功率也比较大,因此对传输损耗和散热性能的要求都很高,相应对CCL的材料性能要求也比较高,该部分射频电路的CCL基本靠进口。随着我们国家印刷电路板产业不断的发展,上游覆铜板行业也在不断取得突破,高频CCL领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生益科技是中国覆铜板品类规格较齐全的公司,目前仍以生产各阶FR-4(包括高Tg、无铅无卤兼容产品)及CEM-1、CEM-3等复合材料覆铜板产品为主。公司目前拥有多个高频、高速产品体系,例如S7439、S7136H(自主研发)和GF系列(与日本中兴化成合作)等,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提升。2016年,公司投资设立江苏特材介入特种覆铜板(高频)领域。预计达产后将实现PTFE材料产能8.8万平米/月。我们着重关注以生益引领的高频CCL产业链,借5G东风,通过成本优势获得下游设备商(华为、中兴)以及本土PCB加工龙头厂商(深南电路和沪电)的推动,实现高频/高速板材规模国产化量产替代。
3. 专网: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的高科技产业,国产替代+份额提升面临广阔成长空间
专网通信是指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和工商业等领域的通信,全球专网市场在800亿-1000亿,受益经济发展和技术升级,专网市场年增速在5%-10%。
专网是一个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类似华为、中兴设备商),竞争格局上全球龙头摩托罗拉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剩下市场很分散,未来存在国产替代和全球份额提升逻辑,与科创板条件高度吻合。
1)从模拟到数字,从窄带到宽带:首先,专网通信是在指挥调度要求高的集团客户和工商业活动中应用广,模拟转数字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通话更清晰,带宽更大,响应时间更短,使得数字化产品有着模拟产品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趋势有望让数字产品的渗透率从30%将向100%转化;其次,未来专网通信对、视频等多媒体需求的兴起,将走向宽窄带融合,宽带应用将带来数倍产值提升空间。我们大家都认为,专网技术和产品正处升级换代,并且面临更加大市场空间,科创板有望提振行业相关公司。
2)专网是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的科技产业。在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以及高端工商业领域,专网通信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包括技术壁垒和品牌壁垒。首先,技术壁垒指目前市场掌握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企业较少,研发投入大,能开发出TETRA、P25、PDT等产品的企业少之又少;其次,品牌壁垒是指行业内政府和公共安全、公用事业以及部分工商业对专网通信的安全性、即时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对厂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经验要求较高。
3)存在国产替代,份额提升逻辑的高科技产业。专网通信涉及到国家的公共安全,出于政治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大国和政治同盟需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供应商,美国培养的Motorola(摩托罗拉)是行业第一、占据50%以上市场占有率(2010年数据),其余的以欧洲、中国、日本厂商为主,份额也相对分散。我们大家都认为,随着国内专网公司全球化发展,未来有望打破行业格局,国产替代+份额提升,或将诞生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4.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时代国家信息安全核心保障,中国厂商商用进度领先,期待应用需求大规模落地
量子计算机发展迅速,传统加密方式在量子计算的超强算力下不再安全,但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引用一次一密算法,实现密钥传输安全、加密算法安全,在量子计算时代,将成为重要的加密手段。因此全球量子通信产业化快速推进,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在金融、政府等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空间。当前量子通信有多种技术路线,产业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已临近商用时点,IBM、Intel等厂商均计划2017年底-2018年初推出商用化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采用量子比特,对每一个叠加分量实现的变换相当于一种经典计算,所有这些经典计算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振幅叠加起来,给出量子计算机的输出结果,以此来实现量子并行计算,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据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团队测算,利用经典THz计算机分解300位的大数需15万年,量子计算机利用Shor算法只需1秒,经典非对称密码体系都能够被量子Shor算法破解,量子计算机投入应用后安全经典加密体系将不复存在。
1)2013年谷歌和美国宇航局共同研发了D-WaveX2计算系统,这个D-Wave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功能正常的量子计算机。2015年12月10日谷歌量子AI实验室的实验表明,在两次测试中D-Wave2X的工作速度比传统模拟装置计算机芯片运行速度快1亿倍。
2)2015年,阿里和中科院共同成立了一个量子计算机研究室,其中中国科学院在量子信息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实验室计划到2025年,量子模拟将达到当今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水平,2030年达到目前顶级超算的百亿亿倍。
3)IBM在2016年5月已开放5-qubit的量子计算服务;微软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建立了一座专门研究量子计算的实验室StationQ。
4)2017年11月11日,IBM宣布将在2017年年底前开放20量子位的处理器公众测试,同时IBM正在向50量子位处理器商业化的方向前进;Intel2017年10月联手荷兰Qutech推出17量子位处理器。
量子通信基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理论上已经证实能够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当前量子通信存在多种技术路线百家争鸣,产业界和学术界紧密配合,产业化逐步推进,技术逐渐完备优化,向未来大规模成熟商用持续演进。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仍处在蓬勃发展阶段,相关理论和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产业界呈现各种技术路线不断碰撞、演进、升级的态势,有利于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市场对量子通信的感知进一步加深,对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有重要意义。
量子通信绝对安全的特性,在信息安全风险一天比一天突出、核心芯片设备难以快速国产化的大背景下,受到国家的格外的重视,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峰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中着力强调加快发展量子通信技术和产业化。
随着量子计算机临近商用时点,国家信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家已经将信息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层次,重点支持量子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量子通信理论已相对完善,国内产业化进程顺利推进,有望在国家意志、政策支持等多方力量推动下,进入应用推进提速期,着重关注产业链各环节投资机会。
Gartner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报告中,预计IaaS和SaaS市场增长迅速。2017年IaaS市场营收将达到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6.6%;2017年SaaS市场的营收将达到586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比分别为13.3%和22.5%。预计未来三年,IaaS和SaaS复合增速达到27%和20%。
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7年全球IaaS报告,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排全球前三,市场占有率分别是54.1%、8.7%、3.7%,集中度较2016年逐步提升,“3A”鼎立格局确定。2017年AWS、Azure、阿里云收入增速分别达到了42%、97%和102%,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云计算作为新的技术生产力,龙头的马太效应很明显。亚马逊在收入规模上优势显著,其他巨头短期仍然难以追赶。
IDC一方面作为IaaS的底层基础设施,受益于云计算的发展而发展。另外一方面,大数据带来流量爆炸时代对IDC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6年全球IDC整体市场规模达到451.9亿美元,增速为17.5%。
大规模数据中心是趋势。据SynergyResearch报告,2017年全球大规模数据中心已超越390个。绝大多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仍位于美国,占比44%遥遥领先全球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位居第二,占8%。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9年底前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有望突破500个,2020年有望突破600个。
从国内来看,根据IDC研究,2016年中国IDC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地增长,市场总规模为7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8%。预计未来三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预计2019年接近1900亿元,复合增速达到35%以上。
从国内的一线区域的IDC包括光环新网和万国数据的价格来看,近两年价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未呈现下降趋势。符合近两年一线IDC供给稳定增加和需求保持的紧平衡状态。
5.3. 5G时代云计算/CDN向边缘计算演进,当前处于研发技术、商业模式探索关键时期
云计算中一个重要技术是CDN,起到网络流量分发底层支撑作用,通过大量分布在靠近用户侧的节点,通过负载均衡等算法,为用户选择最优路由,从速率和时延最低的节点向用户传输数据,以此来实现信息传输速率和时延的优化。当前包括网络视频、在线直播、游戏、云计算等大量网络应用都需要CDN提供加速,来保证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稳定性很高,CDN是运营商基础网络之外,实际网络运行的第二层管道。
CDN行业一般按照流量或者带宽计费,网络流量的持续快速地增长,奠定了CDN行业持续增长的旺盛需求。随网络技术的慢慢的提升,网络应用从最初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发展到实时直播、短视频、动态数据库等各种新型应用。另一方面,随着终端硬件性能的提升,网络内容的清晰度也持续提高,视频清晰度从480P、720P向1080P甚至4K发展。新应用、内容清晰度提升一同推动网络流量和带宽需求持续快速地增长。CDN作为互联网底层的传输管道,持续受益于流量的高速增长。
随着5G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云计算/CDN向边缘计算进一步演进。边缘计算(MEC)能够理解为在过去分散的CDN节点上,增加云计算能力,实现内容分发和信息处理两大能力。5G能够支撑三大应用场景,其中高速数据(eMBB)需要CDN进行内容传输和加速;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需要在网络边缘对低价值量数据来进行预处理,降低对回传网络的压力;低时延高可靠(URLLC)需要在网络边缘进行大量数据运算和交互,实现超低时延。5G时代的新需求将带来CDN业务的持续迭代,VR/AR、无人驾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众多5G时代新应用对边缘计算将带来非常大需求,CDN向边缘计算演进将打开更大下游空间。
边缘计算需要结合CDN的分散节点布局建设、流量负载均衡算法,以及与下游应用紧密结合的行业垂直应用算法,为大流量应用、低延时应用等提供加速和边缘实时信息处理服务,随着5G在2019年建设逐步启动、2020年大规模商用进程顺利推进,下游应用有望在2020年之后快速落地,对边缘计算带来全新需求拉动。
全球市场来看,根据Analysys Mason Limited数据,预计2018年度全球M2M设备连接相关收入达到291.75亿美元。到2024年,全球M2M设备连接相关收入将达到691.1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7.07%。
市场规模的行业划分上,根据Analysys Mason Limited数据,2013年度汽车与交通行业设施连接相关收入占比32.41%,是M2M设备第一大应用行业。到2024年,汽车与交通设备连接相关收入将增长至370.6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2%,占整体收入比例53.69%。远高于整合复合增速,因为车载领域的产品一直在升级,新产品价格还会促进提升。
根据GSMA和中国信通院的统计和预测,2015年国内蜂窝M2M设备的连接数是1亿次,2020年预计会增长到3.5亿次。同时,NB-IoT连接数将迎来大规模的快速地增长,预计2020年NB-IoT连接数达到7.3亿次。国内整体的蜂窝M2M连接数将超过10亿次。
另外,根据工信部17年6月份发布的《关于全方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2017年国内实现基于NB-IoT的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整体上,NB-IoT数量将迎来几十倍的增长空间。
6.2. 国内物联网产业进展:网络建设日益完善、成本如期下降,应用拓展仍需时间和场景创新
芯片占据了模组80%以上的成本,芯片产能未释放也是2017年模组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NB-IoT芯片的量产大幅度的降低NB-IoT模组的成本,达到1000万量级出货量后,模组成本将接近目前2G模组的价格。根据中国电信天翼终端公司的预计:NB-IoT的模组在上市初期,量产价格预计在70-110块钱左右。NB-IoT模组出货量达到百万级时,成本有望下降15-20元;当出货量达到500万级别,成本可下降到50元;当出货量进入千万级别,NB-IoT模组价格将进入30元以内的价格区间。
根据中国移动物联网联盟,2018年12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上,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模组对NB-IOT招标价格最低已达到19.5元/个,和2G模组价格基本接近,符合我们此前判断。
成本不断下降过程中,目前应用仍然受限于三表、烟感等传统智慧城市领域,新的应用发展仍然需要一些时间,物联网发展整体仍然需要培育新的应用场景。我们大家都认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会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芯片及模组成本比较高,主要由运营商、设备商这些攻击方通过补贴、示范的形式来培育市场需求,推动行业逐渐从0到1发展,这一时间段从16年标准落地开始示范建网到2017年;
第二个阶段是随着芯片出货量的持续不断的增加,模组成本逐渐下降到与现有的物联网技术路线差不多,公共服务、个人生活、工业、新商业模式等各行各业的需求会和运营商、一起推动物联网发展。这一时间段预计从2018年持续到2020年,目前我们仍就处于第二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物联网底层产业成熟、丰富应用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网络接入成本低廉,更多是需求驱动,基于云计算和AI的物联网垂直应用是价值所在。
上一篇:射频芯片十年龙虎斗
下一篇:规划师有哪些途径自己接单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