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受外部环境的制约,进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下降通道,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寻底的过程。201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达6.7%,超出了年前大多数人的预期,从周期角度看,我们大家都认为,该水平是正常的。我们通过滤波方法发现,虽然当前中国GDP受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制约而处于一个下降通道,但从周期的角度看,处于上行的波动区间。以此推算,2017年的经济稳步的增长也应在6.6%左右的水平,经济周期回升景气按过去68年的上升期算,大概会延续到2020年前后。我们大家都认为,可通过这一契机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宏观政策配合,力争使经济稳步的增长趋势能利用周期上行的带动力,走向平稳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经济并不是处在不回头的下降通道之中,而是受到上下两种力的同时作用。所以,怎样加大上升力度,抵消经济趋势的下降力,是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未来应注意的一个重点。
经济波动是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现象,分析波动一般将宏观经济分离出长期趋势和波动部分,我们采用的滤波法是分析宏观经济趋势和周期波动的常用方法。
根据滤波分析方法,我们以季度数据为基础,分析出近20多年中国GDP增长率周期趋势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点线表示各年对应GDP实际增长率水平的变化,实线为滤波后的增长周期波动情况。
从图中我们得知,GDP增长率水平变动趋势与周期波动从长时段看大致相同,但具体的波动周期却有显而易见的差异。自1992年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1993年第一季度增速达到15.1%的较高水平后,慢慢的出现下滑,一直持续至1998年第二季度,此时增长率仅为7.2%;而后,经济提高速度出现回升,至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14.5%的高点;随后,GDP增长整体表现出下滑趋势,至201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仅为6.66%。由滤波得到的GDP周期趋势变动情况可知,1994年第三季度和2006年第四季度处于增长周期的波峰位置,而1999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处于增长周期的波谷位置。我们注意到,1999年第四季度经济处于周期上行阶段,一直持续到2006年第四季度,半波长达7年时间,而在之后进入周期下降区间。
由图可知,GDP增长率水平值变动与增长周期变动差异大多数表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在2008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使得GDP增速直线下滑。然而,GDP增长率水平值变动从2009年第一季度后忽然出现回升,增速上升过程一直持续至2010年第一季度,而后又转变为下降过程。这一变动特征与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紧密关联,由此,我们将2008年以来的GDP增长率与增长周期趋势差异变动情况归结为以下三个结论。
结论一: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期间,GDP增长率呈现短暂的上扬态势,主要源于期间“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的高速增长。
结论二: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正处在周期下行波动区间,由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突然收紧,明显缩短了周期下行维持的时间,使经济显现急速下滑态势。
结论三: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周期处于上行趋势,由于增长总体趋势向下,使得经济下滑继续,但在周期力量的作用下下滑趋于平稳。
由上面的观察,我们还能够获得以下结论。因为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中国经济现在整体处于一个中长期的下降趋势通道中,但因为受到周期向上力量的牵引,经济下降态势不断趋于平稳。从整体上看,下降力要大于上升力。我们大家都认为,中国经济并不是处在不回头的下降通道之中,而是受到上下两种力的同时作用。所以,怎样加大上升力度,抵消经济趋势的下降力,是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未来应注意的一个重点。
为验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再看看中国经济是否在别的方面也显现出潜在向好的增长迹象。从区域角度看,我们选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中外向型程度较高的省份,如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作为分析样本。经过滤波分析发现,这些地区在2002年前后均进入增长周期上行的波动区间。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些省份已经历过显著的增速下滑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及时作出调整产业体系,较好地实现了结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相比来说较高,多数已成为“三二一”结构模式,即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2015年,这些省份的经济提高速度均维持在8%以上,高于国家平均增速。另外,从增长影响因素的角度看,我们选取工业增加值、贷款余额和居民消费等指标,分别对其变化周期做多元化的分析。我们得知,工业增加值指标在2012年9月份之后进入周期上行波动区间;贷款余额指标水平值变动与周期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在2013年6月份之后,周期波动特征变为向上;居民消费水平自2003年后也进入周期上行波动区间。所以,我们大家都认为中国经济不断向好的因素正在积累,如果有相应的宏观政策做支撑,走出增长低谷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