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站在外滩的亲水平台,眺望浦江对岸超高层建筑,抑或是在地下铁穿行感受地下网络的四通八达时,是否想过这一切的巍峨壮观和有条不紊都与先期的岩土工程技术息息相关。在这一领域,作为岩土工程咨询公司的上勘集团可谓声名在外。陈丽蓉如今是该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在许多同事、业主和同行心中,30多载的耕耘,陈丽蓉不愧是绽放在科技圆梦路上的一朵“向阳花”。
一个周末的午后,在位于杨浦区水丰路的上勘大厦会议室,加班的同事总能不经意邂逅陈丽蓉忙碌的身影。她有时在和科研团队一同头脑风暴推进重大课题,有时则与经营团队一起深入探讨服务方案。那一刻,共同合作的人感受到的是陈丽蓉不愧有着深受团队信赖和仰仗的当家人魅力。
认识她的人,给出最多的评价就是有实力,有情怀,更有智慧。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专业的一名优秀毕业生初出茅庐,一步步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从小学、中学、大学距离家都不超过2公里,而如今的单位依然是在杨浦,陈丽蓉直言与杨浦有缘。“是导师的建议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陈丽蓉回首往昔。
作为一直以来的好学生,80年代那会儿,大学生还包毕业分配,学校自然也是把好的机会优先给了陈丽蓉。“本来可以被分配到上海一家知名的设计院工作,坐坐办公室、画画图纸,对于女生来说最适合的工作。但在宣布毕业分配的前一天,校门口偶遇到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费涵昌。那时我写的论文是有关发动荷载下的土壤强度与变形指标实验研究。”对于往事,陈丽蓉依然历历在目。
当时,费老师关心地询问陈丽蓉的毕业去向,但却指出岩土工程的专业不能放,老师建议她到上海勘察院学以致用。
就这样,陈丽蓉就走进了上勘院成为一名岩土工程技术员,开始了与岩土工程勘测考察与设计等相关的工作。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严谨细心,很快,这个小年轻就在公司崭露头角。
后来,无论是当团委书记,还是其他岗位,陈丽蓉越发感悟到,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要珍惜、接受并且热爱。她也希望以此和更多年轻人共勉。
自打入行,陈丽蓉就抱有一个朴素的想法,要用自己所学,为城市发展贡献哪怕微薄的力量。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万丈高楼平地而起,随着重大工程大量上马,他们能够施展拳脚的地方慢慢的变多。陈丽蓉和团队便成为了城市天际线坚不可摧的地下基石,将岩土工程经验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坚守好城市地下尖兵之责任。
渐渐地,他们承担起了上海陆家嘴地区60%以上超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测考察与咨询服务,用匠心托起城市天际线。与此同时,城市交通四通八达,机场、磁悬浮、地铁、高架、桥梁等都也是城市的生命线,为了守护它们的安全,她和团队融合岩土工程、测绘工程、结构工程、信息化等专业,采用高效、智能的综合测试手段,控制和防范地下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的风险,精心守护城市生命线。
针对城市污染场地,陈丽蓉则带领团队研发出高效的污染调查测试技术、科学的评估方法与水土治理工法,让城市大地焕发生机,并在城市更新方面,集成了结构、检测、施工等多专业的技术,完成历史建筑的检测与改造,潜心打造城市生态线,建设宜居之城。
这些年,作为被信赖的业界骨干企业,陈丽蓉还与团队一起参与过上海轨交四号线董家渡项目、上海莲花南路倒楼等抢险任务,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查找分析事故原因、工程修复与重建等做出贡献。
来深夜奋战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监测一线,守护着地铁运维安全,我们称他们为‘夜鹰之队’。”说起团队,陈丽蓉一脸的自豪与赞赏。“人才梯队建设好,才能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据介绍,为了让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从事相关联的第二专业,院里设计了由专业总工来辅导,为企业重点培养多专业的复合人才的实施路径,并通过科研激发大家的创新能力,培养各专业的技术后备人才等。
在陈丽蓉看来,岩土工程勘测考察与咨询服务必然伴着不断深耕专业和提升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她和团队就是要以科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践行对岩土工程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她举例,在服务地铁公司的时候,他们研发的“三维激光扫描车”就是为满足业主的需求不停地改进革新和完善,而这个反复改良创新之路也让他们自身变得更专业和强大。“可以说,许多次都是在服务业主的过程中促使我们不断前进,而创新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坚持。”
如今,凭借在岩土工程勘测考察、设计、监测等方面的丰富经验,陈丽蓉带领团队先后建立了“上海岩土与地下空间综合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上海市级中心,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市科委等相关科研攻关任务;主持建立了“上海市岩土工程专业方面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以岩土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市场推广为重点,联合15家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测考察与岩土工程分会单位,引领行业竞合共赢,协同发展进步。
最可贵的坚持,不是久经磨难,而是永葆初心。陈丽蓉一如向阳花一般温暖坚毅,积淀能量,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