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60年前,红岛的一个小渔村内,王母宫、龙母宫、关帝庙、观音殿星罗布满,古刹里充满了渔家和盐民的忠诚,现在却只能在遗址邻近,凭仗回忆康复;
正如 100年前 ,红岛一侧盐田遍地,渔港中百舸争流,男人们赤膊繁忙在群山似的盐垛旁,现在却只剩数亩盐田,几叶孤舟。
实际亦如此。况且传说中的夙沙煮海为盐、郎君结网造船、秦皇汉武驾临,以及沉没到大海中的洪州?
红岛是有名的渔盐产地。胶东“煮海为盐”,起于上古,战国时赵国史书《世本》记载,炎帝(一说神农氏)时的诸侯夙沙在胶东一带创始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夙沙煮盐”。“鲁盐”之名,驰于中外,“红岛盐”又是“鲁盐”的佼佼者。作为秦皇汉武都曾“点赞”的小岛,作为渔盐古镇的红岛,曾多次挖出成片的古代盐井,人们至今仍保留着古法取盐和造船的技艺;渔民的子孙们,依然祭祀着曾经供奉的盐宗和渔祖,惦记着落入大海里的洪州城。
《易经·易辞下》称:“古者郎君氏之王全国也,做结绳而为网罟,东猎于海,以佃以渔。”《胶澳志》盐业华章记载:“民国初元,胶澳盐滩日形兴旺,阴岛(即现在的红岛)周围已有斗子90余副,产盐六七十万担,多运销朝鲜 、我国香港、海参崴”。
现代作家吴伯箫于1937年 7月游阴岛,写成《阴岛的渔盐》一文,对阴岛的渔盐史、“开滩晒盐”法作了详细描绘 ,称“海水是取之不尽,所以盐也就用之不竭。”
了解了红岛渔盐耕读的前史,知晓它的光辉曩昔,才干知晓当地人对逝去前史的爱惜,才干理解一家民营公司,出资2亿余元,占地300多亩,建造风俗村的含义。“2004年开建,2012年建成,在红岛后韩家社区旁的荒地上,这个展示东夷渔盐文明源流,再现先民出产日子风俗的韩家风俗村就这样生长起来。这是我对家园的酷爱,是对逝去日子的留恋”,出资者韩平德这样解说建筑风俗村的初衷。韩平德说,随年代的开展,家园正在发生巨变。村里以打鱼、晒盐为生的人们,逐步扔掉了老饭碗。没了往昔的日子和文明,家园就等于没了,建筑风俗村,是出于这种文明不在的惊骇。
深化开掘了木质古船的制造流程与工艺,收拾记载了掘井煮盐、盐田晒盐的制造流程与工艺,还开设专门的国学班,教孩子们读经、织网、骑马、划船。韩平德说,作为渔盐故乡,期望孩子们能把一些陈旧的技术传承下去,把这种渔盐文明承继下去。
渔、盐、耕 、读,古渔场和古盐场遗址上树立的风俗村,能否承载和连续以往的文明?
上一篇:花岙岛古法制盐感触晒盐非遗传统
下一篇:伏天晒盐忙 走近烈日下的晒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