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直播软件
我们将会把火狐直播的产品和经验直接服务于更多的客户
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舒印彪院士:新型电力系统的步骤、技术、实践、趋势
发布日期:2024-03-09 作者: 火狐直播软件

  据国网能源院预测,到203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装机容量约为12-16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为17%-25%,装机规模将超煤电成第一大电源!

  本文将为朋友们深度解读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将分为哪些阶段、有哪些特征、构建核心是什么等问题。

  我还准备了4份专家PPT,涵盖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步骤、技术难题、实践案例、发展的新趋势等,强烈推荐大家下载学习!

  PPT来自舒印彪院士,在6月7日参加国际标准化大会时发表的演讲。主要观点如下:

  1、我国建成了世界上顶级规模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通过实施电能替代,碳排放强度下降34%,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减少22%。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包括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现代电网体系、智慧用能体系、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3、应加快清洁发电、电网、储能、氢能、再电气化、CCS、数字化、标准化八大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PPT来自中国电科院的迟永宁主任,对电力系统碳中和路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新能源并网的系统级问题做多元化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电力系统碳中和将经历碳达峰、深度低碳和零碳三个阶段,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并加强综合能耗管理。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安全与稳定控制、能源电力深度脱碳三大挑战,需要在电氢耦合、CCUS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3、大规模新能源的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非常大技术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实现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和技术标准应用工作。

  PPT来自南网公司李岩副院长,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态、挑战、实践三方面内容做了讲解:

  2、面临挑战: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面临电力可靠供应挑战;系统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面临电力安全运作挑战;关键设备冗余度增加,运维成本高,面临电能经济供应挑战。

  3、南网实践:介绍了南方电网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电网柔性互联、新能源预测、虚拟电厂运营、自主化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1、能源转型路径:PPT指出我国能源转型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当前正处于非化石能源积极替代化石能源阶段,每年约提升5%-7%;

  2、电力达峰预测:PPT预测电力行业将在2029年前实现碳达峰,峰值在50亿吨左右;

  3、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策略:PPT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未来发展三大策略,包括加快实现新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大力推动源网荷储协同高效运行,加强技术攻关和体制机制创新。

  《新型电力系统蓝皮书》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以 2030 年、2045 年、 2060 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 2030 年)、总体形成期(2030 年至 2045 年)、巩固完善期(2045 年至 2060 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 “进度条”。

  结合资源潜力持续积极建设陆上和海上风电、光伏发电、重点 流域水电、沿海核电等非化石能源。

  新能源坚持集中式开发与 分布式开发并举,通过提升功率预测水平、配置调节性电源、储能等手段提升新能源可调可控能力,进一步通过智慧化调度 有效提升可靠替代能力,推动新能源成为发电量增量主体,装 机占比超过40%,发电量占比超过 20%。

  作为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举措,抽水蓄能结合系统实际的需求科学布局,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以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冷)储能、火电机组抽汽蓄能等日内调节为主的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并存,重点依托系统友好型“新能源 + 储能”电站、基地化新能源配建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用户侧储能削峰填谷、共享储能等模式,在源、网、荷各侧开展布局应用,满足系统日内调节需求。

  各领域各行业先进电气化技术及装备水平逐步提升,工业领域电能替代深入推动,交通领域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

  电源低碳、减碳化发展,新能源慢慢的变成为装机主体电源,煤 电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水电等传统非化石能源受站址资源约束,增速放缓,核电装机规模和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新能 源发展进一步提速,以新能源为主的非化石能源发电逐步替代 化石能源发电,全社会各领域形成新能源可靠替代新局面,新 能源成为系统装机主体电源。

  新型电力系统进入成熟期,具有全新形态的电力系统全面建成。新能源逐步成为发电量结构主体电源,电能与氢能等二次能源深层次地融合利用。依托储能、构网控制、系统调节等重要功能,逐渐成 为发电量结构主体电源和基础保障性电源。

  储电、储热、储气和储氢 等多种类储能设施有机结合,基于液氢和液氨的化学储能、压 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在容量、成本、效率等多方面取得 重大突破,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满足大规模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调 节和存储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